預見2025:《2025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易華錄(300212);美亞柏科(300188);海量數據(603138);同有科技(300302);海康威視(002415);依米康(300249);常山北明(000158);思特奇(300608);科創信息(300730);神州泰岳(300002);藍色光標(300058)等
本文核心數據:大數據產業鏈;大數據產業規模;大數據行業競爭格局
行業概況
1、定義及分類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大數據白皮書》,大數據產業是以數據及數據所蘊含的信息價值為核心生產要素,通過數據技術、數據產品、數據服務等形式,使數據與信息價值在各行業經濟活動中得到充分釋放的賦能型產業。不同機構對大數據的定義也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2、產業鏈剖析:大數據產業鏈龐大
大數據產業鏈覆蓋范圍廣,上游是基礎支撐層,主要包括網絡設備、計算機設備、存儲設備等硬件供應,此外,相關云計算資源管理平臺、大數據平臺建設也屬于產業鏈上游;
大數據產業中游立足海量數據資源,圍繞各類應用和市場需求,提供輔助性的服務,包括數據交易、數據資產管理、數據采集、數據加工分析、數據安全,以及基于數據的IT運維等;
大數據產業下游則是大數據應用市場,隨著我國大數據研究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目前,我國大數據已廣泛應用于政務、工業、金融、交通、電信和空間地理等行業。
大數據產業上游基礎設施具體包括IT設備、電源設備、基礎運營商及其他設備,相關代表企業華為、中興通訊、艾默生、三大運營商等。
中游大數據領域可以細分為數據中心、大數據分析、大數據交易與大數據安全等子行業,相關代表企業包括寶信軟件、數據港、久其軟件、拓爾思、上海數據交易中心、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與華云數據等。
在下游應用市場,我國大數據應用范圍正在快速向各行各業延伸,除發展較早的政務大數據、交通大數據外,在工業、金融、健康醫療等眾多領域大數據應用均初見成效。
十年來大數據產業高速增長,信息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我國大數據產業布局相對較早,2011年,工信部就把信息處理技術作為四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為大數據產業發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礎。自2014年起,“大數據”首次被寫進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此后,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逐漸建立起來,相關政策與標準體系不斷被完善,到2020年,我國大數據解決方案已經發展成熟,信息社會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行業政策背景: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鼓勵大數據產業發展
2014年,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逐漸成為各級政府關注的熱點,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數據流通與交易、利用大數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概念深入人心。此后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大數據產業發展。
當前,隨著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據中心作為各個行業信息系統運行的物理載體,已成為經濟社會運行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施,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數據中心作為大數據產業重要的基礎設施,其快速發展極大程度地推動了大數據產業的進步。在2021年3月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大數據標準體系的完善成為發展重點。
行業發展現狀
1、2024年行業規模接近2萬億元
2018年以來,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大數據與人工智能、VR、5G、區塊鏈、邊緣智能等一批新技術的交匯融合,持續加速技術創新。與此同時,伴隨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城市建設熱潮,各地與大數據和數字經濟相關的園區加速落地,大數據產業持續增長。
根據中國信息協會大數據分會的數據,2018-2023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整體呈現增長趨勢,2023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同比增長10.45%,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結合歷史數據初步估計2024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市場規模接近2萬億元。
2、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完善
從數據中心建設現狀來看,根據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的數據,近年來,我國數據中心機架規模穩步增長,大型以上數據中心規模增長迅速。截至2023年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規模達到810萬架,近六年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30%。其中,大型以上數據中心機架規模增長更為迅速,按照標準機架2.5kW統計,初步統計2023年機架規模680萬架,占比達到84%,近六年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40%。初步估計,2024年中國IDC機架規模達到868萬架,大型規模以上的機架數量約為737萬架。
在5G基站方面,截至2023年底,中國已累計建設開通5G基站337.7萬個。當前,我國5G基站建設仍在持續當中,截至2024年9月末,我國5G基站總數達404.2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32.1%。
3、大數據細分市場占比結構
大數據產業產品與服務包括硬件產品、基礎軟件、應用軟件、信息服務等。根據IDC披露的信息,2023年,我國大數據行業市場結構中,大數據硬件占比最大,其次是大數據軟件和大數據服務。近幾年,我國的大數據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大數據硬件的占比在逐漸下降,大數據軟件和大數據服務的占比在逐步提高。未來我國大數據軟件和服務市場相比硬件市場將呈現更好的發展態勢。
2、金融大數據主要應用領域
過去幾年,金融大數據帶來了重大的技術創新,為行業提供了便捷、個性化和安全的解決方案。目前,中國金融大數據典型的應用場景包括股票洞察、欺詐檢測和預防、風險分析與金融服務領域。
3、政府大數據用戶規模不斷提升
從政府領域需求來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展現出了巨大潛能。截至2023年,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9.73億人,較2022年增長4701萬人,占網民整體的89.1%。
4、互聯網行業應用需求較大
在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和資本力量的助推和國家各項政策的扶持下,2021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發展態勢平穩向好。企業業務收入和營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互聯網平臺服務和數據業務實現快速發展,信息服務收入較快增長;多省份保持增長態勢。2023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8%。2024年1-11月,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0.1%。
注:2021年及以前年份,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指獲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在中國大陸境內經營全國或區域性增值電信業務、上年度互聯網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2022年,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口徑由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收入500萬元以上調整為2000萬元及以上。
在互聯網行業,除了社交、B2C業務之外,像在線音視頻業務、廣告監測、精準營銷等等,也是未來潛在應用場景。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格局:東部地區產業發展較為領先
根據北京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3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指數報告》,2023年我國大數據產業整體發展態勢良好,但區域間差異仍然明顯。東部地區產業集聚效應顯著,指數排名前15強省份中,東部地區占據8席,北京、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省份(直轄市)持續領跑全國。
2、企業競爭:技術領域創新和經驗是關鍵,融合應用領域行業龍頭更能獲得青睞
《2023年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白皮書》中發布了2023年中國大數據企業50強榜單,從企業估值/市值、營收狀況、創新收入、產品競爭力、細分市場潛力、領導層能力等多個維度綜合對比,結合行業專家打分進行了專業評選。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行業發展前景
根據《“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突破3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5%左右,創新力強、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現代化大數據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國經濟率先復蘇并總體保持恢復態勢,伴隨國家快速推動數字經濟、數字中國、智慧城市等發展建設,未來大數據行業對經濟社會的數字化創新驅動、融合帶動作用將進一步增強,應用范圍將得到進一步拓寬,大數據市場也將保持持續快速的增長態勢。前瞻預測,2030年我國大數據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5.79萬億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大數據產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大數據產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大數據產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